7月22日在四川绵阳市召开的克非《红楼雾障》学术研讨会上,四川作家、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放宣读了他近2万字的论文《读克非〈红楼雾障〉思考红楼梦作者问题》,大胆提出了《红楼梦》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皇室后裔脂砚斋这一论点。
张放的大胆推论引起到会者关注,一时在学术界掀起波澜。旅居海南的四川作家、中国红学会理事邓遂夫先生就此发表了不同意见。
□:邓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造诣很深。您对张放教授提出《红楼梦》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墨香,有什么看法?
邓:红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。有的专家终其一生进行研究,尚且在许多问题上深感困惑;像我这样从事文学创作的人,偶尔涉猎一点红学,所知是极其有限的。不过,我以前写过一部关于曹雪芹的歌剧,对《红楼梦》作者问题了解得多一些,也参加过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关于作者问题的讨论,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。
四川联合大学张放教授提出的新观点,我不完全清楚他是如何论证的,我觉得他作出这样的结论,未免过于轻率,甚至有点形同儿戏。不客气地说,基本上属于无稽之谈。
□:您既然说还不知道张教授是如何论证的,怎么就肯定他的论点属于无稽之谈呢?
邓:是这样的。张先生的论点,如果仅仅停留于论证《红楼梦》作者不是曹雪芹,那么,在他没有完全公开其论据之前,我自然是无话可说。但他现在是明确指出作者为“皇室后裔墨香”,并且提了一个理由:“《红楼梦》最早就是从墨香那里传出来的”。这样,我就有条件说话了,我就知道他的证据材料并不新鲜了———还是众所周知的一个老材料。
□:请具体谈一谈您所提到的这一众所周知的材料吧!
邓:这个材料是,康熙十四子胤?有一个孙子名叫永忠,他在曹雪芹去世四、五年光景的乾隆三十三年(1768年),写过三首绝句,题目就叫《因墨香得观〈红楼梦〉小说吊雪芹》。这诗见于永忠《延芬诗集》的手稿残本,至今还保存于世。因为我手边没有资料,三首诗有两首我都背不出来了。不过没关系,那两首都是议论小说内容的,可以暂不去管它。只有第一首才是议论作者的,也就是诗题上标明的“(凭)吊雪芹”。全诗明白如话,我想谁看了也不会生出歧义的理解———“传神文笔足千秋,不是情人不泪流;可恨同时不相识,几回掩卷哭曹侯!”
据我分析,张先生的新观点,主要就是从这么一点材料中生发出来的。只是我有点百思不得其解,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人面对这首诗,恐怕都不会得出《红楼梦》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墨香的荒谬结论。
□:经邓先生这么一介绍,我们明白了张教授说“《红楼梦》最早是从墨香那里传出来的”,原来是根据永忠的诗。据报道,张教授推断《红楼梦》作者不是曹雪芹,除了说这小说“是从墨香那里传出来的”以外,还有一个突出论点,即认为《红楼梦》是“影射皇家生活的小说”,并认为曹雪芹不熟悉皇家生活,墨香是皇室后裔恰恰熟悉皇家生活,所以推断作者不应该是曹雪芹而是墨香。对此,您是如何看待的?
邓:在红学史上,有一个流派叫“索隐派”,专门去牵强附会地发掘《红楼梦》的人物、情节、语言中的所谓微言大义和影射对象。由于结论耸人听闻,最初曾产生过不小的“轰动效应”,但这一研究流派很快就衰落了,近几年,国内又有个别研究者走上了这条注定不通的老路。所谓《红楼梦》“影射宫庭政变”、“影射皇家生活”,正是这一“新索隐”奇谈怪论中的最新“成果”。这样的论述既缺乏可靠的事实依据,又违背最起码的逻辑推理原则,以主观武断、哗众取宠的荒谬结论,任意曲解《红楼梦》的真实内容,无论从研究的方法论和所得的结果上看,都是不足取的。
□:张教授还认为,曹雪芹在五岁时家道就败落了,以后一直受穷,根本连富贵生活也没有体验过,不可能写出《红楼梦》中“极尽奢华的尊荣生活”。您认为这观点对吗?
邓:这观点也是不对的,同样是对《红楼梦》内容和对曹雪芹家世情况的一种误解。但这一误解的产生,却不是张先生的“独创”,而是长期以来困扰着不少红学家的一种带普遍性的认识。要澄清这一点,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。我只想提醒一点:《红楼梦》写的是北京城里的贾府,而且挑明了是这个家族的“末世”。里面有没有表现“极尽奢华”的生活呢?表现了。但书中一再表明,这比起“二三十年”前贾府的盛世风光来,实在有天壤之别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,贾雨村觉得宁荣二府不像个“衰败之家”的样子,冷子兴嘲笑他说:“亏你是个进士出身,原来不通。古人有云:‘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’。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,较之平常仕宦之家,到底气象不同。”这就把书中这个显然已经遭受过劫难却又“死而不僵”的封建官僚家庭的实际情况,讲得十分透彻了。这样一种虽不景气,却比“平常仕宦之家”更显派头的奢华生活,曹雪芹应该是经历过的。
据有的学者分析,曹家的最后溃败,当在乾隆五年(1740年)左右。鲁迅先生在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中,也是把曹家的败落划定在北京“又遭巨变”之后的。由此可见,从南京抄家到北京遭变,其间相隔约十三年,曹雪芹从一个几岁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一二十岁的青少年了,怎么可以轻易断定他不可能过上《红楼梦》描写的那种奢华生活呢?
□:张教授不单说墨香是《红楼梦》作者,还说他就是脂砚斋。而在张教授提出他的观点的那个研讨会上,又有人说脂砚斋“没有文化”,是个“骗子”。您对这些观点有何看法?
邓:现在是谈《红楼梦》作者问题,我不想过多涉及脂砚斋,只能简单地说几句。
脂砚斋只是一个化名,而且只在为《红楼梦》写批语时才使用。其人的真实姓名和身份,目前还是一个谜,至少学者们的研究结论还莫衷一是。但有一点是大家比较公认的:此人是曹雪芹的亲人和写作《红楼梦》的助手。尤其脂砚斋为《红楼梦》所写的大量批语,对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。这些批语,在曹雪芹去世之前十余年时间里,就已经和《红楼梦》的历次稿本一同面世了,而且把“脂砚斋重评”的字样正式写进了书名之中。说明这些批语起码得到了曹雪芹的认可。但是,目前保留下来的早期抄本,却并不是曹雪芹的原稿本,全都是借阅者转抄的一种过录本。由于抄录的匆忙草率和抄录者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,无论是小说正文还是批语,都出现了不少错误和遗漏。如果抓住这一类转抄过程中的错误,就简单化地断定脂砚斋“文理不通”、“没有文化”,甚至斥为“骗子”,我以为是极不公平也不科学的。可是像张先生那样,把脂砚斋看成是可以写出《红楼梦》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,则又成了另一种极端的无稽之谈。